close

我相信很少人像我一樣喜歡看別人的野球故事,職業棒球才叫棒球嗎?145公里速球才是棒球嗎?我自始自終不這樣認為,一顆球一根棒子的投打遊戲,就叫野球,主編陳正益先生的棒球瘋狂史,不但讀來趣味十足,沒有親身體驗過的都能如歷其境,棒球絕不是口頭說說,都該親身下場去玩去熱血,看完大呼這才是野球人生。


100_1116 

▲三不管地帶專欄。


100_1117 

▲說穿了用閱讀小說的心去看吧!

 

中華職棒最老牌讀物還是聯盟的「職業棒球」,但你對整本翻開只有滿滿帥氣照片,內容寫著誰取了什麼綽號,這月又有誰買新車,球員養了新寵物...等等,真的感到興趣嗎?套句老話,你有在看球嗎?這本雜誌滿足不了真正棒球迷的渴望。


100_1102 

▲第11期到第15期。


100_1103  

▲金龍旗世代,光看標題就有別於某牌,因為立場忽視棒球發展歷程

 

變化球這是球迷夢寐了解的單元,今天說到伸卡球,路上拉一個人都知道王建民的拿手武器,球路軌跡都可以說的口口是道,但當年絕對是台灣雜誌類創舉,這些內容甚至可以說出版書也用的上,不光光只是雜誌。


100_1131 

▲序言。


100_1132 

▲變化球成形原因。


100_1133 

▲現在大家都用白努利定律一句帶過。


100_1134 

▲握法圖。


100_1135 

▲四縫線二縫線,當時很少非球員會去談的直球差異。


100_1138  

▲滑球、曲球,名詞常見,而螺旋球、沉球當時很少談到的。


這個專欄很完整,一顆球用手去投能變化的,不就是握法、指頭方向、手腕力氣、手肘轉動以及讓球旋轉方向,正不正確沒意義,提供大家一個看球門道,有1000人投出來的滑球就有1000種樣貌,硬要說哪種才叫真正滑球定義,顯得矯枉過正,我知道你講的,你想說明的那才是意旨。


國民義務教育目的在提升整體人力素質,試想民眾不識字,哪個政策都是事倍功半,同樣的把球迷教育起基本眼界,哪天才能看到更深入的文章,更貼近棒球精神。


100_1105  

▲第16期到第20期。




100_1104 

▲張家浩真的是雜誌最愛。


球員卡專欄,被視為小眾市場,但在台灣十之八九,當年在喬丹旋風下一定玩過NBA,或是芝蘭口香糖球卡,而且當時一堆旅美小聯盟球員被卡公司相中,都製成卡片,貼近收藏家購買慾望,這樣的玩家不在少數。


100_1114 

▲球員卡欄。


100_1115  

▲這張球卡很有名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mingo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